“观演分离”表演形式迎来新转折,沉浸式文旅演绎如何“破圈”?
    时间:2024-04-22      来源:众观青岛       浏览量:      分享:

            台上演绎台下观,精彩之处尽欢颜。“观演分离”的表演形式赓续了数千年,如今已迎来新的转折。

            回溯中国的剧场史,从汉代的“看棚”、隋唐的“乐台”、宋代的“瓦舍”、元代的“戏楼”、清代的“戏园”再到近代的剧院,虽然时间变了,名字变了,但台上演员卖力表演,台下观众静静观看的形式始终没变。而随着沉浸式剧场、沉浸式演绎的出现,这一历史终被打破。

            观看着背景大屏上与故事情境相契合的狂风巨浪,伴随着舞台上演员的大声召唤,静坐在设计成仿古大型木船座席区域的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座椅的颠簸摇晃中,与故事主人公一同扬帆入海,用航海的方式去追寻那些未知的梦想。

            2024年元宵节当天,由青岛旅游集团出品的中国首部虚实结合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正式首演。让观众在品味富有韵味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对这部述说青岛航海历史的文旅演绎项目赞不绝口。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寻梦沧海》一起探讨如今沉浸式文旅演绎项目如何“破圈”。

            如今,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将地域历史通过演绎方式进行表达的沉浸式剧目方兴未艾,且规模收获迅速扩大,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黑马”,这既是文化融合旅游的必然路径,也能切实为人们提升旅游体验感,迅速摄取地域文化特色提供帮助。

            文旅融合重在将文化浸润到旅游的过程中,让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单单停留在欣赏景色的范畴,而是结合人文色彩、地域历史获得更具性价比的旅游体验感。

            而随着沉浸式演绎项目的加入,在增加了游客的互动感、体验感的同时,也缩短了游客融入当地文化的时间,从而让旅游体验感、收获感更具性价比。

            那么,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具有哪些特点?

            硬件打造突出沉浸感。沉浸式文旅演绎项目的打造并非一蹴而就,其对场地、设施、道具等硬件要求都十分苛刻。以《寻梦沧海》为例,该剧将演出地选在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奥帆中心“海上剧场”,这里三面环海且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依托其270°沉浸式包裹影像能够构建全视域海洋;场内全景声环绕可以营造多维、逼真、生动的声场空间;随剧情进展实时动作的观众席座椅能够模拟真实航海体验,从而给人身临其境的极致沉浸之感。

            而且,为了让沉浸感更全面,更贴切,《寻梦沧海》制作团队将剧场座席间的小舞台设计打破了“观演分离”关系,演员表演路径或是从观众身边经过,或是直接来到观众身边,让观众由局外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再加上剧场中设置的如鲸鱼、水母等海洋生物的栩栩游动,一个逼真的海洋环境显现在观众眼前,在增强观众文化感悟、情感共鸣、情景融入的同时,也让其体验到沉浸式演绎项目的触手可及。

            情节细腻引发故事感。不论是戏剧还是音乐剧,故事情节都是吸引观众的最主要抓手。《寻梦沧海》采用既有讲述人的引领,也有当事人的参与、支持者的助力,还有动听音乐的加持等方式,突出从古至今人们对无边无际海洋的追寻与探索从未停止。

            借助古时墨水河畔先民贝,先秦时期始于琅琊台的航海家徐福,经过180天无停靠航行而胜利归来的齐鲲鹏三位主人公,演绎他们为航海而百折不挠的毅力,述说他们身上那种敢于冒险、敢于开拓的精神,进而让并不连贯的情节在追求同一主题的氛围中发生了感官与感情的共融,让故事感更加突显。

            结尾处设置的墨水河畔先民贝是如何找到雪国的?徐福最后到底去了哪里?齐鲲鹏下一次航程定在什么时间?等一系列未知,给观众留足了思索、讨论的话题,让故事不因剧目结束而终结,而是在人们探讨青岛航海历史的过程中持续延伸。

            寓理于情触发现实感。不论是先民贝克服万难的执意航海,还是徐福万般恳求后的再次出发,亦或是齐鲲鹏消糜后的重新振作,都映衬了那句我们熟悉的“人生若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两样”,这在现实中同样适用。

            此外,故事结尾处,当那位侃侃讲述的老者淡定地说出:“如果你问我是谁,我就是石老人,青岛的守望者,始终屹立东方,一眼万年。”瞬间将故事最终定位青岛这座海滨之城、梦想之城,这个落点十分巧妙。

            《寻梦沧海》导演金铁木曾表示:《寻梦沧海》可以重新定位人们对青岛的认识。让人们知道青岛有着从三里河到琅琊台再到如今奥帆基地的真实的航海发展史。

            沉浸式演绎剧目国内其他地方也曾打造过,比如《不眠之夜》上海版、《寻迹洛神赋》《幻境2099》等,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赴一座城,看一部剧”的文旅带动作用。但真正完美融入旅游业态,带火地域文旅IP的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约。

            硬件打造成本不菲。沉浸式演绎项目与一般表演剧目有着明显区别,为了让沉浸感能够更加全面,在硬件打造上不仅更费功夫,而且煞费成本,这或许也是沉浸式演绎项目仍在尝试过程的原因之一。它不仅包括对剧场整体氛围的打造,而且涉及对新型科技、先进道具的把控和运用。

            比如,在《寻梦沧海》制作过程中,“黑暗骑乘”大型主题公园的技术方式第一次带入室内剧场。导演金铁木曾坦言:“这个不仅仅在中国是第一个,大概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个。”

            由此可以获知,制作一部高质量的沉浸式音乐剧,对成本、设备、技术的要求都是一般剧目不可比拟的。

            文化元素挖掘尚浅。作为彰显地域IP的沉浸式演绎项目,剧目的打造既要有故事情节,也要有文化内涵,而且怎么沉浸?哪个环节沉浸?都要在打造之初便设定明确。毕竟沉浸式演绎项目的打造对成本的需求摆在前面,这就让很多沉浸式演绎项目在打造过程中不敢深挖文化元素,尽量减少沉浸式设计等,最终限制了沉浸式演绎项目展示的整体性、文化性。

            宣推渠道存在局限。和文旅相关的沉浸式演绎项目往往带有地域特色,大多是彰显区域内的文化底蕴,这就造成了沉浸式剧目在推广上的局限性。因为有地域色彩的加持,除了游客到所属地有观看意向外,如何开拓外宣途径,让剧目获得更大宣推,也是制约沉浸式剧目走出城市的原因之一。

            尽管目前沉浸式文旅演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发展的趋势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在质量上堪称佳品的剧目,必定会收获大流量的支持。那么沉浸式剧目未来发展趋势到底如何,我们不妨也进行预测。

            技术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技术已来到人们身边,未来的沉浸式剧目也必将逐渐与这些新技术进行融合,已达到虚实更加高效的演绎效果。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进阶,沉浸式剧目也将在沉浸感体验方面更加注重用户感受。

            政策支持引导。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沉浸式剧目在提升旅游体验感方面作用的不断突显,政府定会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这就会引发新行业市场的不断涌现,进而为沉浸式剧目的打造铺垫更多有利条件。

            跨界融合发展。未来,随着沉浸式演绎氛围、技术及作品的不断迭代,将进一步激发跨界融合的发展格局,如与电影、游戏等进行融合,共同开发更多优质场景、内容,让观众的观演体验、娱乐体验更沉浸、更丰富,进而拓宽市场渠道,形成全新业态。

            话题回到原点,作为中国首部虚实结合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的《寻梦沧海》,其分量必定不容小觑,也绝对算得上如今沉浸式文旅演绎项目的佳作。那么,接下来它能否在演出场次、观众数量以及带火青岛文旅IP方面成功“出圈”,值得期待。

    (内容来源:众观青岛,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