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剧场,需要从哪些细节做起?
    时间:2024-03-29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量:      分享:

    来源 | 解放日报

            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出戏、欣赏一台舞蹈节目……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用丰富的演出点缀着城市生活,而那些分布在城市各处、各具特色的剧场正是人们接触艺术、欣赏艺术的重要文化空间。

            要打造一个深入人心的优秀剧场并不是件容易事。从剧场硬件设施的配置到演出剧目的引进和安排,再到演出前后的人性化服务,无不考验着剧场运营智慧和精细化管理。

            在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大背景下,对标国际一流剧场,上海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剧场作为城市文化空间服务于市民、游客,还可以从哪些细节入手?

            01 应该如何定义“一流剧场”?

            【在上海致力于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当下,应该如何定义“一流剧场”?】

            陈圣来(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这些年上海陆续建了很多规模不一、各具特色的剧场,还有不少剧场正在建设中,应该说,在文化硬件设施上迎来了一个“大丰收”。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不过,要让剧场真正发挥“城市会客厅”作用,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并且达到一流水准,我认为要回答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谁来演”?】

            据我了解,现在有些城市剧场造得非常漂亮,但是演出很少,沦为了以开会为主的“会议中心”。这说明剧场和剧团的关系是割离的,剧场像是单纯的场地提供方,是一个物理空间。而在许多国家,剧场和剧团“场团合一”,驻场团队每年有义务为场馆演出季贡献力量,演出场次要达到一定数量,以此解决“谁来演”的问题。比方说悉尼交响乐团每年要为悉尼歌剧院音乐厅提供100场左右的演出,占到音乐厅年演出总场次的二分之一。

            上海是京昆越沪剧的重镇,但来上海的游客想观赏这些剧种却很少能恰逢其时,往往百寻而不得。但在东京,他们的歌舞伎却是旅游必备项目,每天有演出,观众可选择看全场或其中一折。

            【其次是“谁来看”?】

            按照人口比例来说,我们现在的剧场数量不嫌多,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座位还空着,走进剧场的人仍不够多。在演艺市场相对成熟的地方,比如德国,固定观看歌剧的人口数量占到了整个人口的8%,达到百万量级。这么高的文化接纳程度和文化欣赏能力,背后离不开系统而持久的观众培养,这种培养往往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剧场应该要有意识。很多“海归”跟我说,学生时代看演出都是买剧场的学生票或站票,便宜,看得起。国外剧场已经形成了规范制度,提供一定比例的低价票,降低高雅艺术的门槛。

            【第三是“谁来管”?】

            剧场管理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比方说在澳大利亚珀斯,剧场管理人员都毕业于演艺学院的文化管理、剧场管理专业,经过专门的培训。在专业团队的运作下,剧场在控制演出成本、营销推广以及完善服务管理方面都会更加科学、有效。

            【上海举办的“2018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上,世界知名剧院管理者们提出,剧院与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应该加强演艺文化与城市的融合度。上海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探索?】

            徐清泉(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有些剧场由于维护及场租成本偏高、空间功能单一而造成利用率低下,存在一定的生存困境。但在一些地方,剧场活用空间,通过与“文、商、旅”结合,票房对其他消费样式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比如在美国百老汇,1美元的票房收入能够带动3美元的附加消费和4.3美元的经济价值。对上海而言,当前应该加强对场馆功能的多元化拓展,促进演艺行业与城市生活更加融合。比方说,在场馆内部附加餐饮、购物、住宿、网络直播、知识分享等模式,让人们在剧场拥有观赏演出之外的更多体验,逗留的时间更长,从而让“走进剧场”成为更多人的“城市生活日常”。

            城市演艺氛围的营造也不能仅仅靠剧场内部的广告和宣传。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演艺信息会被广泛投放,无论是在机场、码头、车站、酒店,还是在户外广告和网络平台,都能看到最新的剧场演出信息。上海也可以借鉴相关做法,同时增加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演艺资讯播报量,力图做到资讯全覆盖。

            此外,对于剧场集中的区域,应该进行演艺特色街区氛围营造。比如,借助文化与旅游机构结合的便利,积极促进“演艺+旅游”的业态融合,在上海重点建设的8个演艺集居区创新型演艺样式,开设具有上海特色的演艺体验旅游线路。

            02 儿童入场有限制具体实施待加强

            不久前,市民林小姐去上海大剧院看了一场四重奏音乐会。演出上下半场之间的中场休息,本该是放松、休闲、交谈的时间,但林小姐却“没的闲”,直奔工作人员而去。原来,坐在她前排的一对母子在演出时从包里掏出了零食,一边吃一边发出声响。由于孩子年纪小、坐不住,演出过程中还频频站起来,遮挡了后排观众的视线。林小姐无奈地向工作人员询问邻近是否有空座位,“下半场想要换个清净”。

            同场的王先生夫妇也向工作人员反映了一个问题:他们旁边的座位其实没有人坐,但一位妈妈看到之后便带着儿子一同“挤”到了这个视线更好的位子。一个人的座位两个人“挤”,孩子并不舒服,连连问妈妈“什么时候结束”。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刻前往劝阻那位家长带着孩子回归原座,王先生夫妇才松了口气。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类似的不文明行为,只要他看到了就会及时劝阻,但有时人手不够,管不过来——比如当天,整个二层区域,只有他一个人负责。随后,当王先生问及剧场是否有关于儿童观演的限制时,工作人员虽然作出了肯定回答,同时也面露难色。

            近年来,网络上对于公众场合“熊孩子”的“声讨”引发了许多关注,剧场也是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场合之一。很多网友认为,“熊孩子”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家长不够注意、缺乏管教,另一方面,剧场也应该负起责任,营造更文明的观演环境。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上海市剧场管理标准》和《上海市剧场服务标准》就已经遵循国际惯例,提出:除专业儿童剧场、儿童专场和杂技演出外,1米以下儿童不得入场,1米以上的儿童需要持票入场,服务人员要协助家长使入场儿童安静观演。上海各类专业剧场门票背后,也都在“观众须知”栏目中标注了这条注意事项。但目前看来,这条标准的具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平均两三天就要看一场演出的“观剧达人”方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观察,很多剧场在入场时并没有对儿童身高特别在意,有时明显年龄很小的孩子也会跟着家长进场。但有一次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她目睹了工作人员的“坚持”——工作人员将一名带着两位儿童、其中一位不到1米的观众拦下,并说明观演要求。尽管这名观众一开始情绪激动,但经过解释和劝说,最终选择遵守规则,带孩子一同坐在场外观看液晶电视上播放的演出实录。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陈圣来认为,主动买票来剧场的人本质上都是想欣赏艺术,只是有时候对具体的剧场礼仪、规则不够清楚,剧场方面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更多人有所了解。而在演出过程中维持秩序的时候,也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剧场和观众不应该是简单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陈圣来说。

            对标东京:专门设置亲子观剧室

            日本出色的舞台剧、音乐剧实力剧团——四季剧团设有数个专门的演出剧场,位于东京滨松町的“春”剧场是其中之一。

            从外观来看,剧场像一个大仓库,内部装饰极其简洁。为适应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舞台基本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任何固定的音响设备等设施,连舞台台面也是可活动的。这样保证了新剧目的大型舞美道具设计不会受到舞台的限制。

            观众座椅极为朴素,观众席的二层和三层尽量向舞台延伸,这种人性化设计可以让上层的观众也能获得最佳的观剧体验。另外,四季剧场的所有出口窄而高,舞台的呈现容易向两边扩散,在减少舞台凝聚力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增加观众席的数量。

            为了保证儿童和带小孩的观众能够正常观剧,剧场内备有高度不同的海绵垫,儿童可以以此来增加座椅的高度;剧场还为带小孩的观众设置了亲子观剧室。这个房间装有隔音玻璃和音响设备,既不会影响其他观众,又可以正常观看演出。

            此外,剧场设计了方便的应急通道,并常备毛毯、应急灯和喊话器。在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应急通道循序疏散观众。

            03 热门场次拼手速期待购票选择更灵活

            在不少观众心中,观演是否愉快,不仅取决于演出过程中的感受,演出开始前的购票环节也很重要。

            市民朱先生坦言,自己虽然是沪上几家大型剧场的会员,但是在前期购票时却没有什么优势。他说,虽然现在不用去现场排队,都改成了网上购票,方便了不少,但是碰到热门演出,基本上就是拼网速、拼手速,“有时抢不到心仪的票子,忠实粉丝会感到‘受伤’。”朱先生介绍说,国外一些剧场采取分阶段开票的方法,让不同价格的门票有一些开票时间差异,会员也可享受一定的优先时间,避免一拥而上挤“瘫”网站。

            此外,购票选择也应更加灵活。比如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剧场网站,观众购买100欧元门票时,还可以勾选80欧元或是120欧元的票子作为备选,这样一来,万一首选售罄,也可以马上买到第二选择,不至于完全落空。同样,演出日期的选择也具有类似的灵活性。

            好不容易买到票,取票环节要是出岔子,也会让人十分无奈。方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某剧院放映高清英国话剧电影,自己买了4张票想请朋友一起去看。提前几天去大厅取票,随意找了一台机器却遇到了故障,其中一张票没打印出来。等到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那台机器之前就出现了出票故障,但在方女士取票那天,机器并没有被关闭,旁边也没有任何提示。

            “后来,工作人员给我在白纸上写了演出信息,让我当天带好这张条子,他们会带我进去。”方女士说,“这是剧场取票机维护不及时出现的问题。票子本来是我买来送人的,结果现在弄成这样,很郁闷。”

            取票的烦恼,朱先生也遇到过。由于演出有时会在工作日晚间举办,要是遇上晚高峰很容易迟到,朱先生通常会提前取票。但他发现,很多剧场即使在非演出时段,也对自驾的观众不太“友好”。有一次,他白天去某音乐厅取票,想要临时停一下车,结果被保安“很凶地”告知:停车场不对外开放。鉴于附近没有合适的临时停车点,朱先生提出:自己是来取票的,可否付费停一会儿车,但还是被拒绝了。他无奈地表示,自那以后就再也没开车去过那里。

            有网友在相关的讨论中提出,国内外许多大型剧场都坐落在市中心区域,停车位有限,确实应该倡导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但是,对于开车的观众,也应该尽可能提供方便。此外,若是有散场较晚、公共交通停运的演出,为了防止人群聚集在剧场无法及时疏散,剧场应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台北的两厅院就会在散场前联系出租车公司蓄车,并在散场后组织工作人员引导观众上车。

            对标维也纳:买不到票,歌剧院外看直播

            奥地利维也纳被称为世界上“最适合听歌剧的城市”。那里拥有歌剧界的最高殿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还有全球顶级的歌剧演出班底,更有从8岁到80岁年龄跨度的观众基础。

            在维也纳,听歌剧是件“平常事”。那里常年有世界顶级水准的歌剧上演,而买一张歌剧演出票往往只需要一杯咖啡的价钱。以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为例,最贵的票为187欧元(约合人民币1424元),而最便宜的场内站票只需要3欧元(约合人民币23元),最便宜的座位票则是11欧元(约合人民币84元),看场歌剧甚至比吃顿快餐还便宜。

            由于歌剧院的位置有限,喜欢听歌剧的人又不在少数,每天的演出都有许多人买不到入场票。为了不让观众们失望而归,歌剧院还贴心地在场外悬挂了大屏幕,直播场内的精彩歌剧。从孩童到老人,只要想听歌剧就可以坐在歌剧院外的广场上,一边吹着晚风,一边听着高亢嘹亮的歌声,共度美好夜晚。

            04 承担艺术教育功能与日常生活距离不太远

            除了晚上去剧场听一场音乐会,白天能不能也在那里度过美好时光?这是陈圣来的朋友,西班牙学者玛丽亚向他抛来的问题。

            根据玛丽亚的习惯,音乐会通常晚上7点以后才开始,自己下午会先到剧场的咖啡厅坐坐,和朋友聊聊天、喝喝咖啡。到了傍晚,直接在剧场里的餐厅吃一顿晚餐,随后再观看演出。可是,当她想在上海安排这样的行程时,却发现剧场无力满足。到最后,连原定的演出也没有看。

            玛丽亚的遗憾让陈圣来很感慨。他说,国外剧场普遍都有完善的商业设施和交通配套,“但我们的剧场有时候造在一个新开发的地方,配套还不完善,让人专门为了看演出而跑一趟。这样其实会把一些观众和他们潜在的消费给‘放走’。”

            旅美青年指挥家、上海海事大学艺术教师马骅对此深表赞同。去年,她参与了美国西雅图音乐厅的筹建工作。据她介绍,在美国,大家普遍希望城市音乐厅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具有许多实际功能,而不仅仅是一栋宏伟而华丽的建筑。相比于“高大上”,当地人更希望这类剧场“平易近人”一些,与日常生活距离不太远。也就是说,人们不单单可以在晚上7点进入剧场,白天也可以去那里听一些音乐相关的讲座,或者带孩子一起去观看开放性的排练。

            “国外剧场承担着一部分艺术教育的功能,有些家长一开始不知道该带孩子听什么演出,剧场就会提供一些聆听讲座、大师课以及排练预演的机会,让入门观众能够先了解自己的喜好,并为日后观赏正式演出‘做好功课’”。马骅说,“对于专业观众,剧场也会提供专门的演出‘菜单’供他们挑选。”

            剧场的大门向人们打开,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出。在马骅印象中,国外观众把去剧场看演出视作一种正式的社交活动,言谈举止都会特别注意,衣着方面也比较重视,一般男士着西装、女士着礼服。演出结束之后,还会有一个派对,大家可以对演出的内容做一些交流。“看得出来,大家都很享受整个过程。”马骅说。

            在陈圣来看来,上海的剧场如今越建越多、越建越大,但一些礼仪、衣着要求却有所放松。“我个人认为,礼仪文化应该在剧场欣赏中有所体现。有规范,才会有一定的敬畏。”陈圣来说。

            对标伦敦:剧场亦是社区文化中心

            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紧邻泰晤士河,世界三大现代艺术展览馆之一的泰特当代美术馆、英国艺术节中心、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以及英国最知名的两大剧院新维克、老维克次第排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剧院之一——英国国家剧院也坐落在此。

            那里同时拥有八九个不同的室内外演出场地,常年举行各种演出、展览,每年只有圣诞节那一天关门,其他364天从早上9点半到晚上9点半都灯火通明。

            在英国人看来,南岸艺术中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剧场集合地,而是一个综合的社区文化中心。人们在那里享受艺术、学习知识、朋友聚会,或是举办会议、进行学术研讨等等。那里的演出特别密集,有时候,人们买一张票就可以参与好几个活动。整个区域内共有21家咖啡馆,为人们提供咖啡和简餐,方便人们可以不用走出艺术中心,安心地在那里度过一整天。

    (内容来源:解放日报,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