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演艺提案有哪些?冯远征关注戏剧教育建设,沈晨建议成立国家院团核心创作联盟
2023年全国两会仍在进行,针对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数字戏剧”繁荣发展等问题,部分委员和代表作出了建议。
冯远征:加强戏剧教育建设
细化专业考试细则
面对如今的艺考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认为要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只有一步步走,踏踏实实地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话剧演员。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是冯远征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他表示北京人艺要落实“传帮带”的传统,而艺术类院校也应该也需进一步细化专业考试细则,净化校园净化考场,减伤不必要的炒作。
此外,近年来冯远征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小学戏剧课程的学科建设。今年两会,戏剧教育等相关问题仍然是他关注的重点。“话剧对于孩子是重要的。中小学的表演教学应成体系更需要职业的表演老师到学校里去。”冯远征说。
沈晨:建立舞台艺术重点剧目
生产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一级编导沈晨提出,要建立舞台艺术重点剧目生产机制。建议建立以国家院团、艺术高校和社会各界中德艺双馨、有思想高度、有艺术高度的艺术大家共同组成“国家院团核心创作联盟”,为新时代舞台艺术精品的诞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国家院团核心创作联盟”对下一年度舞台艺术剧目重大题材的选定进行深度讨论、分析、研判、确定,对该题材的最佳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并立项。对确定的重大题材,由联盟研判,并确定最合适该题材艺术表现形式的主创团队,及最吻合的艺术院团进行高度匹配。同时联盟中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文艺批评工作者,对已经首轮公演的剧目,结合观众的真实反馈进行研讨,需要加大加重文艺批评的力度。对已经完成的精品剧目,要进行二次转型再创作。
郝戎:创造性推动“数字戏剧”
繁荣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这些相关理念以及具体策略规划,背后都潜藏着一种根本价值选择和自信精神。也就是说,面向未来的数字科技、数字文化,学术界要有自己的思考、本国的原创,一定要发出中国声音。
郭汶霞:加快建立旅游演艺行业
标准体系
在2023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凌安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汶霞指出,伴随着旅游演艺市场的持续升温,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演出质量良莠不齐、投入产出不均、内容主题杂乱、管理标准缺失等。
为此郭汶霞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加强旅游演艺项目审批监管。二是应强化旅游演艺节目的内容审核,制定高质量演艺标准体系,打造精品旅游演艺项目。三是参照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评价体系建立动态的旅游演艺行业评级评估体系,加大各层级旅游演艺标准的制修订力度,搭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行业标准体系,同时加大国家行业标准的贯标力度。
刘玉婉:将民歌、戏曲等资源
纳入全民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唱家刘玉婉建议,将民歌、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予以传播和普及,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共享。她认为,应该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中国民族音乐权威性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濒临失传的民歌、戏曲和曲艺等的保护。同时,刘玉婉建议将民歌、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予以传播和普及,让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特别是引起青少年的共鸣。
曾小敏:制定戏曲进校园标准
规范戏曲普及
柯军:利用直播开辟传统演出
第二舞台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表示,戏曲的舞台不断演变,如今正从“舞台上的戏曲”“唱片上的戏曲”演变为“短视频中的戏曲”“直播间里的戏曲”,应抓住传统戏曲的复兴趋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议鼓励演艺人员利用直播等新媒介传播戏曲艺术、传承戏曲文化。
他建议,各院团号召演员、从业人员积极开通直播,或复现演出精彩片段,或呈现专业唱腔,或展示幕后妆造,或分享历史文化,通过不间断的专业展示,培育戏曲的跟随者、关注者、创新者。与此同时,直播提升了剧团的关注度,演员们也可通过直播创收,找到了政府拨款、线下演出之外的第三种收入。柯军代表认为,这种“线上戏票”,既能表达观众对青年演员的支持和肯定,也增强了青年演员的从业积极性,同时降低了戏曲文化消费的门槛。他建议,各地鼓励演艺人员通过直播创收,让更多优质人才进入戏曲传播事业,进一步促进高质量文化消费,推动戏曲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张立萍:剧场提供场次用于
学生实践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张立萍带来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艺术表演专业与艺术院团、剧院合作,培养高层次舞台表演人才的提案》,建议国家事业单位剧院每年固定提供场次用于艺术院校学生舞台艺术实践。目前,虽然高等院校艺术表演专业学生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比较薄弱,艺术人才紧缺导致文艺精品创作供给不足,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据《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专业中,尤其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毕业生刚踏入社会缺乏行业经验,机会少,薪酬低。对此,张立萍建议国家事业单位剧院每年固定提供场次用于艺术院校学生舞台艺术实践。
周虹:发放“看戏补贴”
鼓励学生进剧场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提出《关于全国大中小学落实“每人每年一本戏”美育方针的建议》,建议开展国有院团试点,各地、各剧种国有院团就“每人一年一本戏”计划,以其常演、可演出的剧目清单形成“观戏目录”,由宣传部门联合教育管理部门,以“学生进剧场”“大戏进校园”等形式走进学生中;同时在“戏曲进校园”经费中增加“看戏补贴”,并给予各院团学生专场演出财政补贴,通过一半补贴,一半报销,“走进剧场”“进入学校”相结合,以分档补贴机制,引导学生走进剧场。
此外,周虹提出,适当对小剧种、濒危剧种进行倾斜,通过不同的补贴力度,一方面促进院团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们更多关注本土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