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粤剧《白蛇传 • 情》灯光设计及其思考
摘 要:
通过对新编粤剧《白蛇传•情》的灯光设计探索,思考灯光在戏曲舞台艺术中的表现功能与审美创造。
1 前言
粤剧,又称广府戏,既具有中国传统戏曲的特征和韵味,又具有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重唱功、轻说表;重腔调、轻念白;曲牌板式丰富,唱腔音乐多姿多彩,悠扬动听,深受粤语地区人民的喜爱。2009年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粤剧舞台创演丰富,佳作纷呈,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剧一经上演,就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捧,时至今日已成为广东粤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常演不衰。笔者曾作为该剧目的灯光设计参与修改创作,本文就该剧的灯光谈一下设计构思及其思考。
《白蛇传》是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历经千年,由于时代变迁,戏曲舞台上的白蛇故事丰富多彩,各有千秋。《白蛇传•情》根据原作重新编剧,选取“情”为切入点,通过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让粤剧与交响乐、舞蹈完美融合,给观众青春靓丽、浪漫唯美的艺术享受。灯光作为视觉表达的重要手段,在导演总体艺术构思的前提下,尝试将民族戏曲歌舞化写意风格作为统一基调,通过动态照明、营造意境、加强节奏、表情达意等多方面的表现手法,创造自由流动的舞台时空,为观众奉献上一台极具现代视听享受的新白蛇传。
2、动态照明
瑞士舞台美术家、20世纪戏剧艺术革新运动的先驱者阿道尔夫•阿皮亚(Adolphe Appia)曾说:“人们来到剧院,就是为了能亲眼看看戏剧行动,因此,演员才是舞台演出的中心因素,人们所期待的喜怒哀乐感情,也是来自演员。”同样,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说:“中国观众除去要看剧中的故事内容外,更着重看表演。”可见,东西方的戏剧舞台对灯光的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要使观众看清舞台上人物的表演,首先要保证演员的照度,戏曲舞台上尤其要保证演员的面光照明,做到照度均匀、亮度适中。
但很多时候,面光运用不当会干扰破坏舞台气氛,尤其大面积的面光运用。它与空间氛围始终是一对矛盾。为此,笔者尝试运用动态的面光照明,使其配合演员人数和活动范围的调度不断变化,即面光配合表演处于动态的微妙变化里,最大限度保证照度的同时,减少对舞台整体画面氛围的干扰破坏。如图1,在游湖“钟情”一场,西湖边许仙和白娘子初次相遇,面光的亮度适中、照度均匀,光区的衔接自然细腻。随着演员的调度,面光范围进行区域的细微变化,时刻让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着重欣赏演员唱腔和形体动作的优美,同时又没有破坏环境背景的空间氛围,以此构成完美的审美意象,享受演剧艺术给予他们的审美愉悦。可以说,动态照明的面光一直随着表演的进行在发生变化,只是微妙细腻而不被普通观众所察觉。
图1 “游湖•钟情”运用动态的面光照明
3 营造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指艺术作品中情与景、心与物、意与境的交融结合所产生的审美境界。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出自对诗歌的分析和研究,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则将其提高到民族美学精华的高度。在作为民族艺术结晶的戏曲舞台上,这一范畴依然适用。该剧目舞美简洁、空灵,舞台中间有一座由断桥提炼的装置结构,可以由机械控制旋转。横看似桥,有栏杆、梯级,竖看是平台,通过转动,可以成为各场中演员的动作支点,有着传统戏曲舞台一桌二椅的神韵。这样的舞美空间设计给灯光营造意境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如图2,开场戏“钟情”一场,西湖边上,白娘子首次出场亮相,站在舞台中间的台阶上,这时除了舞台天幕的背景,就是群舞演员。灯光着重营造西湖美景,模拟阳光通透挥洒在湖面,波光粼粼中群舞演员仿佛荷叶在摇曳,画外音唱到“蓝蓝天,水涟涟,一叶莲舟划过水里天……”灯光色彩取黄绿通透的色调,空间中铺以雾化的光束图案,跟随音乐节奏慢慢旋转。这种意境的营造一来表现湖水荷叶的自然气韵,二来衬托白娘子此时的明媚心情。同样在西湖边,如图3,断桥重圆的“续情”一场,这时白娘子为救许仙被天兵天将打伤逃逸至断桥边,心灰意冷。此时断桥残雪,灯光色彩用阴郁的深蓝色调,地面铺以雾化的水纹图案,投射在结冰的湖面上。这种意境的营造既表现大雪纷飞的寒冷,更映衬白娘子内心的悲凉之情。可谓景语皆情语,让观众为之感伤。
图2 黄绿通透的灯光色调展现西湖美景与白娘子此时的明媚心情
图3 阴郁的深蓝色调营造大雪纷飞的寒冷及白娘子内心的悲凉
对于意境的营造,在戏曲舞台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甚至可以影响一部剧目的品相。由于中国戏曲不把舞台作为截取生活实景的镜框,不强调表演的再现功能而强调它的表现功能,那么舞台上的意境就不是表现孤立的客观的具体形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情境,是具象基础上形象与情志的融合。因此,灯光在舞台意境的营造上具有极大的施展空间,它有象无形的光色表达,不单单表现客观自然形象,还可以超越直观的具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多重的情感,即灯光表现的是存在于人们精神空间的形而上的东西。可谓“意”不在形中,而在形外,“境”不在象内,而在象外。
4 加强节奏
中国戏曲有一个特点就是节奏性强,如表演、音乐等。节奏性强,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及其感情,在对比之下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作为视觉手段的灯光也可以参与到舞台节奏的进程中,推波助澜,通过音乐的激发和强化,依附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进行同步展示,使三者(表演、音乐、灯光)在时间线上高度地协调一致,将灯光的视觉力量表现到最大化。
如图 4 ,水漫金山 “ 伤情 ” 一场,一群水族舞蹈演员舞动长水袖来表示水浪汹涌,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灯光将水纹图案投射在演员服装上,旋转闪动,营造一种水浪涛天的紧张感。该处用光突破传统戏曲用光的惯例,让光、色能动地配合舞蹈动作,紧紧依附在演员身上,与演员相伴相生,相得益彰,使光束随打击乐的节奏变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里灯光的节奏变化完全融入到戏曲音乐和表演中,发挥出巨大的艺术表现力,赢得观众一片喝彩。
图4 灯光的节奏变化与戏曲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
笔者认为,此处的灯光有别于单纯的表现主义灯光。表现主义灯光是脱离了舞台原有的中心,变成了主观夸大表现个人情感的一种形式。它是脱离戏剧本质而遁入纯粹的形式领域里去的,以形式偷换内容,为了给予灯光以孤立存在的意义而产生的夸大做法,这应引起灯光设计者足够的重视。
5 表情达意
图5 冰冷灰暗的蓝色变成温暖明亮的橙色以渲染温情美好的世界
图6 夸张浪漫的光色表现塔内塔外长相厮守的坚贞爱情
6 结语
综上所述,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具备中国戏曲艺术所应有的写意性、空灵性和抒情性。灯光设计也尝试一种民族戏曲歌舞化的写意风格,在动态照明、营造意境、加强节奏、表情达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造了自由流动的舞台时空,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笔者认为,灯光作为戏曲舞台艺术手段之一,不只是对表演艺术的消极陪衬与烘托,而是灯光的艺术创造能与表演、音乐相伴相生,共同创造戏曲舞台自由流动的时空。灯光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戏曲中各个元素恰到好处的结合所迸发出来的,而不是灯光自身所能传达的,灯光只有在戏曲艺术的整体中才能发挥作用。
灯光的审美也不仅仅拘于视觉上的审美需要,它要依据剧本的文学性,用有逻辑的灯光语汇进行美学表达,从本质上促进戏剧精神的升华,实现由舞台“画笔”到舞台“灵魂”的飞跃,由视觉外表的“象”而进入情感内心的“意”。如魏晋经学家王弼所言“得意忘象”,即在审美观照中,当捕捉到某种深远意趣的瞬间,人们摆脱了日常概念,处于一种忘象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象”认识了“意”,明白了“意”,就不再执着于“象”,不执着于“象”,才能得“意”。在戏剧艺术中,与之相近的是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所说:“只有当演员和观众完全一致的时候才会出现的绝对的信服。这时候,形式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时刻。这时候,门敞开了,我们的视界改变了。”笔者认为这是灯光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选自 《演艺科技》2022年第三期 张善强《新编粤剧<白蛇传 • 情>灯光设计及其思考》。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