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演出超1300场,演出经济为何如此火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进入2024年来,各地的演唱会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薛之谦、邓紫棋、周杰伦等全国巡回演唱会更是一票难求,演出市场延续了23年的爆发态势,成为了近两年来特别火热的文化和经济现象。
咱们先来看一组令人咋舌的统计: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24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的数据,演出场次不含娱乐性,竟然高达11.9万场,这等于全国范围内日均超过1300场!下面让我们来深入探讨这种现象吧。
一、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根据以往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一季度原来是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淡季,但是24年第一季度,演出市场显现出“淡季不淡”的态势,特别是经历了23年疫情解放后,今年大型的营业性演出热度依然不减,全国2000人以上的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更是接近200场,许多歌手与当地的文旅局合作,发布了全年的演出计划,让整个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进入第二季度,演唱会的热度依旧不减,单单是4月20日当晚,全国各地举行的演唱会更是超过30场。与此同时,跟演出相关的产业也不断被挖掘,线上的购票APP都开通了需要新奇的功能,消费者通过艺人主页即可许愿期望演唱的城市,通过互动数据,让主办方更了解消费者的意愿,为演出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二、演出多样化,满足不同需求
打开相关的票务APP,我们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演出层出不穷,演唱会、音乐会、舞台剧、话剧、儿童剧等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一些人们的演出节目,甚至连演、加场。就像前阵子邓紫棋佛山一连几天冒雨的演唱会一样。
除了热度比较高的演出节目外,各具特色的小剧场以沉浸式、场景式消费为特点的演艺方式更是得到了不少年轻观众的青睐,在演出票房上也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据权威数据显示,23年专业剧场票房同比19年增长了14.2%,收入一度达到了86.3亿元,其中小剧场等票房收入占比超过了50%,达到48亿,成为了演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这部分的市场增长,得益于小剧场的口碑和用心制作,不少观众直呼“加场”。
三、传统文化展新姿,乘风翱翔
除了演唱会、音乐会和小剧场外,关于传统文化的剧目也在大量巡演。《只此青绿》《红楼梦》《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佳作备受瞩目,票房火爆至极,一度出现“一票难求”“场场售罄”的盛况。
不久前,《只此青绿》第500场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有观众更是表示,已经观看了十几次甚至是几十次了,依旧意犹未尽。《只此青绿》的剧组更是表示要朝着1000场巡演的目标前进。这可见,结合传统文化的演出节目的市场有多受欢迎。
四、演出经济火爆的背后
疫情之后,大家都明显察觉到目前经济形势并不太好,一些行业还是经营惨淡,甚至在年初时很多大公司都在不断裁员,但是演出行业依旧火爆,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呢?
疫情过后人们的心理变化
这场三年的疫情,封闭的生活让大家都生活得太憋屈了,各种大型的活动被取消。疫情解封后,人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大爆发,加上如今市场全面放开,消费者想参与更多的集体活动来解放自己,主办方更是捉紧机会赚钱,有供有求,供需两旺,市场自然就迎来的爆发式增长。
明星、剧组到还整个行业都要生活
三年疫情,让多少演出的计划都泡汤了,演出经济更是一落千丈,很多演出的明星、剧组及相关的从业人员收入都大缩水,好不容易等到全面放开,自然也不想错过这样天大的赚钱机会。
各地部门大力支持
一场演出,能为演出地带来的相关产业收入相当可观。不仅仅带动了演出的经济,连同演出地周边的酒店、美食、景点等消费也会一起带动。所以,相关的文旅部门都在为这些泼天富贵而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以此来吸引各地的消费人群。
当然,演出经济火爆的背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例如让人痛恨至极的黄牛,他们利用技术的漏洞,利用人们追星的心理,以高额的差价,赚取消费者的金钱。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成为了演出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
又例如,各地的设施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演出的场地都会选择人气比较旺盛的城市或地方,这些城市往往有相关的承办经验,可以举办一场体验比较好的演出,但是有的城市显然没有做足准备,设施的落后,交通的不便,服务的不周等等,都让人望而却步,如何给消费者一场满意的演出和完美的体验,成为了当地文旅局的重要任务。
总之,我们不仅仅要看到那些异常火爆的属于当代年轻人的新型演唱会,更是要大力弘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演出节目,让消费者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精神上也能得到更大的满足。
(内容来源: 思享热潮 。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