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戏剧演出已经成为当下创作的主流趋势?
    时间:2024-01-18      来源:千戏       浏览量:      分享:

    来源 | 千戏

          新时代以来,数字技术赋能戏剧演出似乎已经成为当下创作的主流趋势,数字剧场、机器剧场、游戏再生等多元戏剧形态的产生显现出戏剧演出的未来潜能。

          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也明确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和“数字创意”等关键词。202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显然,戏剧演出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剧场

          数字剧场(Digital Theatre)的学术概念界定是多元的,本文探讨的“数字剧场”主要是指以多样性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演出相关要素应用到演出制作的环节当中,使作品能够在屏端设备中展演,呈现出非常规剧场演出的艺术形式。

    640 (2).jpg

          2023 年 4 月 15日首届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在北京798CUBE开幕,活动由AI虚拟人 MERROR主持。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物理剧场与元宇宙虚拟演出进行结合,并进行IP化营销。戏剧节联合百度技术团队在百度元宇宙希壤平台搭建了首个元宇宙数字剧场——酒神剧场,试图探索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精神空间合一,显然这是在戏剧剧场幻觉基础上的数字叠加,让观众借助数字副本陷入数字幻觉,以此探索超越物理剧场以情感与精神构建的幻觉感。

          01 数字剧场对戏剧现场性的新解读

          通过数字技术搭建线上虚拟剧场,观众既可以通过设备介入以虚拟身份“六感”参与体验,也可以运用终端设备直接观看并实时发布弹幕与社群共同互动,这并未破坏戏剧的现场性,而是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数字的新解读。

          这一方式使得剧场的物理空间完全消失,转而为模拟、仿照的数字剧场,例如国家话剧院与中国联通、华为合作搭建的“5G 智慧剧场”即为数字孪生剧场。虽然,统一的物理剧场被数字技术切割为多屏的剧场,但是通过在网络终端的重组和并置,观众仍然在观看抑或体验的是现场性的同一演出。所以,观众或用户个体在切割、重组、并置等形态的空间中其实是趋向自我阈值的探索,生命与情感的真实使幻觉是否趋同或超越变得不再重要,更必要的在于观众、用户、演员等不同身份的角色在趋于一致性中是否真正实现了生命的本质的探求。

    640 (3).jpg

          高度的沉浸所带来的深度幻觉依然无法摧毁人类的真实生命感受,它终将在虚拟剧场的搭建与数字呈现的探索中与现实物理剧场一并发展,成为拓宽剧场空间边界的有效方式。

          02 数字剧场作为媒介

          阿诺德 • 阿伦森曾多次担任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四年展评审团主席、美国策展人和总理事,他从 2011年布拉格四年展中便观察到“舞台去物质化”这一发展趋势,即“舞美(舞台)不再受限于剧场建筑或舞台边界,或观众与演员、演员与设计之间的传统关系”,剧场开始成为一个更宽泛的概念,逐步趋向去物质化,作为一种媒介参与空间表演。

          常规剧场的舞台布景、演员装扮或者观众座席都是实在的物件,即物质化的客观存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舞台呈现手段转变为“可读符号体系的框架”,甚至是虚拟化的,制造舞台幻觉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当观众获得表演者的表意和信息反馈,即构成整个观演关系。

          03 数字剧场反思与发展

          就目前发展而言全数字化演绎显然难以突破观众物理剧场的观演习惯,不仅无法将全数字化演出与实体演出进行较好的串联,而且破坏了身体感知所承载的表演本质。所以,戏剧演出数字化必然要借助线下演出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帮助演员、观众逐步过渡至线上数字演艺的发展。

          处于社交媒体时代的数字剧场,面对新形势带来的社会生活冲击,在变革中不断进行思考,尝试剥离物理空间的“在场”转向屏端“在线”,凭借技术突破与发展,进一步反哺艺术创作内容,与互联网进行了多形式适配性接口实验,呈现出演出表达的新语境。

    线上演播——“演出

    上线”与“演出在线”

          数字剧场早期较为初创的表现形式是“演出上线”,即将已经完成的剧作视频上传到网络进行分享浏览的观摩形式,可以看作是一种演出产品的数字化实践;“演出在线”是基于互联网环境进行创作或演出,是数字剧场发展成长期的呈现样式。

          04 演出上线

          英国国家剧院是最早开始成规模制作线上演出产品的剧院之一,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简称 NT Live)从 2009 年开始实施,旨在通过在电影院中播放演出影像的形式向英国以及全球观众展现当今舞台上最优秀的戏剧作品。这个项目经由专业拍摄团队对演出现场进行录制,通过预先设计的拍摄手法结合摇臂、滑轨、近景特写镜头等专业拍摄技术进行拍摄,并在后期制作中遵循电影级别的技术标准,限定性地重组现场叙事的范围与节奏,为“现场”观众营造置身观剧中心位的细致体验,以获得近距离观看“异地”优秀剧目的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打造专属播映品牌,将演出作品趋向产业化运作方式推动。非盈利剧院“演出上线”往往提供免费的视频播映以维护和拓展观众,营利性剧院则把视频影像看作播映产品,投放到网络让观众付费观看,在回收制作成本的同时拓展剧作的展演维度。

          中国国家话剧院现场“CNT 现场”,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为落实文旅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部署而推出的演出上线品牌,以此贯彻国家文化的数字化战略。CNT 现场的首部高清影像话剧《英雄时代》,于 2023 年 5 月 26 日在爱奇艺云影院首映。中国国家话剧院借助自身的创演能力和剧院、演员资源,打造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双演融合”的新业态形式。

          目前我国“线上戏剧”的发展尚处于搬演线下演出的起步阶段,从戏剧作品的舞台想象力、表演空间和观演关系的艺术实践、受众管理、营销运营的策略构建,都存在诸多需要完善和突破的内容。戏剧创作题材与互联网受众的情感契合,舞台演出向镜头语言的视点转化,沉浸感、临场感和交互性体验都成为创作者必须关注和突破的核心关键。

    演出在线

          为满足互联网平台播出需求而进行创演的剧作可以称作是“演出在线”作品,这是剧场生态在观演体验层面做出积极的创新尝试。“演出在线”将互联网实时直播的方式贯彻到戏剧的创作过程中去,充分利用“直播”的共时性特征,追求营造屏端观众共同在场的观赏感受,又依托实时互动社交媒体平台,借助互联网的特定情境,开展演员表演和观众观赏的双向反馈式体验。

          2020年4月,青年导演王翀和广州大剧院、腾讯艺术频道携手推出《等待戈多 2.0》,演员在各自家中,拍摄自己的表演并在线上汇集在一起呈现给观众,将原作故事中戈多的茫然等待与现实中屏幕前观者对未知的茫然关联起来;2021年3月,香港艺术节邀请王翀共同制作英语版《鼠疫》,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六位演员通过实时演出,将这则荒谬又贴近现实的警世寓言通过富有电影感的镜头,使观众身临其境。

    640 (4).jpg

          这两场“线上戏剧”的创新尝试,题材的选择都十分巧妙,紧扣当时网络观众的情感诉求,空间概念的表现方式也完全脱离了剧场的局限,唯一明显的遗憾是交互性的缺失。腾讯视频在第二场演出的过程中试图以短时间的实时弹幕弥补这一缺憾,但尚未形成线上观剧“礼仪”的观众在弹幕中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场”,对演员的表演无益,同时也对其他观众的观剧体验产生干扰。

          上海大剧院推出 LET 魔童戏剧授权的线上沉浸式互动戏剧《福尔摩斯探案:血色生日》,于 2022 年6月18日展开首轮演出。该剧由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演的沉浸式戏剧作品《游戏进行中》改编而成,隶属柯南 • 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一经典 IP。观看演出的观众在演出前夜收到侦探学院的联系人—微信客服的腾讯会议客户端限时会议室邀请码,并发放华生医生委托转交的信件—观摩须知和注意事项,并于第二日演出时段准时登陆账号,在真人演员“华生”的引导中进入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以“新人侦探”的身份协助福尔摩斯探案,和其他群组观众一起搜证、推理、解密。整个互动演出过程将近一个半小时,“华生”会适时为大家提供录制好的 AR视频资料,观众要做的是通过鼠标点击搜寻证据以截图保存,在交流环节与大家分享发言,力图协助“苏格兰警方”找到国会政要接连被杀害的真凶。这个项目可谓是演出在线又一次积极地探索,通过前期录制结合配合真人演员线上演出和观众参与互动的方式,使得观演体验升级迭代,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

          05 线上演播推动戏剧传播与消费

          线上演播的效果“身临其境”,甚至获得了剧场观众难以窥探的“特写”画面。所以,这实际推动了戏剧演出的多层次消费和多元化传播,不仅满足了线下和线上双重票房收入,而且大众也可以通过线上演出的视觉感知与主动消费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

          当然,单纯的“演播”并不是双演模式的终极追求,还要将创作生产传播的全过程采用“线上 + 线下”的方式,使线上、线下生产达到互通互联的发展生态,有效实现“现场性”“沉浸性”等多种现实与虚拟相融的全新演艺特点,推动未来戏剧演艺的商业模式建构。

    640 (5).jpg

          06 数字媒体时代的戏剧创作

          互联网戏剧在其存在的空间形态、观演关系、媒介形式等方面相比,传统剧场呈现出独有的特质,无论“演出上线”还是“演出在线”,都容易忽视借助屏幕传播的线上演出和线下演出是完全不同的视角逻辑和呈现要求。

          “线上”不应是一种限制,而是剧场生态在社交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可以激活新的可能。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媒介特性,打造适配社交媒体时代传播的互联网戏剧作品,才是数字剧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图文内容来源:千戏,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