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的五月天演唱会深陷“假唱”风波,撕开演出遮羞布?
近日,有博主制作视频,对五月天上海演唱会12首歌的真假唱进行鉴定。#五月天假唱鉴定#登顶微博热搜第一。不止于五月天本身,“假唱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网友讨论:究竟什么样算“假唱”,“假唱”又涉及怎样的法律问题,如果演唱会上的“假唱”肆虐,是不是到最后只靠音响系统就可以开演唱会了?
五月天演唱会被疑“假唱”
11月,五月天2023“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在上海连开八场,光正式开票前在“大麦想看”上已有264.3万人标注,最终观众累计超36万人次。
但近期,Up主“麦田农夫”接到网友投稿称五月天演唱会存在“假唱”,该Up主选取了粉丝在演唱会现场拍摄的12首歌曲,提取人声进行分析。据他判定,12首歌曲中,《干杯》《恋爱ING》《知足》《爱人错过》《伤心的人别听慢歌》为假唱,其中《爱人错过》为五月天与乐队告五人的合唱作品,而告五人为真唱,五月天为假唱。
五月天在华语乐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周杰伦、蔡依林等无异,是90后青春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唱”若坐实着实有些“毁童年”,有人吐槽称:“顶级乐队的演唱会假唱就像在五星级酒店吃到预制菜”。要是五月天坐实“假唱”或者“半开麦”,对许多粉丝来说,不仅是违约,还是“背刺”。
随后,音乐博主@声理学 表示以微薄之力,向中国消费者协会举报五月天公然假唱。博主称,五月天在个人演唱会公然假唱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理应承担赔偿,以及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到底,给予公众尤其是消费者一个公道。
12月4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一工作人员称,已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等文化执法部门的处理结果。
而不久相关部门就此“假唱”舆论介入调查,“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原始视频、音频,目前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对提供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科学的测评分析,并公布调查结果。
五月天经纪公司也发表声明:五月天在巡回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网络上关于“五月天假唱”的言论均为恶意攻击、造谣中伤,严重损害我司艺人形象。
“假唱”裁定标准为何?
实际上,关于歌手演唱“划水”的争论存在已久。虽然文旅部三令五申“演唱会音乐节等严禁假唱假演奏等违法违规行为”,但假唱从未真正消失过。
一方面,各大晚会长期存在对口型的情况,这当中存在现场收录效果不达标等客观因素,不一定和歌手职业道德直接相关。但演唱会音乐节等商业演出,就都是真唱吗?那很可能要看你如何界定“真唱”了。
在相关部门了解到,如果要进行“假唱”投诉,需提供具体假唱人员名单、日期和歌曲名,与此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所投诉“假唱”为“不开麦”对嘴式“假唱”。
但众所周知,在公开演出过程中,大众尤其是歌迷对于“假唱”认定的边界其实并不止于“对嘴”。比如,唱跳舞台经常遇到的所谓“半开麦”,自己开20%的麦,现场垫80%的音,在不少音乐爱好者中这种类型也绝对属于“假唱”。
在关于五月天假唱鉴定的视频中,Up主并未明确提及五月天究竟是“对嘴式假唱”还是“垫音假唱”,他的鉴定方法也遭到不少五月天歌迷的质疑。一位音乐行业从业者告诉蓝鲸记者,Up主以录音室录音和现场录音进行音频对比,这种验证逻辑基本可以证实。
因此,在有关部门的调查中,五月天究竟有没有“假唱”也需要明晰“假唱”的定义。
“假唱”涉嫌违法
在营业性演出中“假唱”,绝不是能被偶像粉丝之间的“你情我愿”一笔带过,“假唱”是涉嫌违法的。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以假唱欺骗观众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观众有权在退场后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赔偿损失;演出举办单位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追偿。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市场的“供应不足”仍在继续
根据“央视新闻”微博提供的信息,五月天上海8场演唱会的入场总人数超36万,即使按最低票价355元计算,售票收入也超过1.27亿人民币,这还没有算上应援周边、现场其它销售带来的收益。客观地说,钱过1亿,连天扯地,主办方、票务发行方、表演者、渠道商……诸多利益方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外人其实很难彻底了解清楚。
一场演唱会的“真假”问题,不一定完全是由表演者的职业道德决定的,但是仍然要由表演者和主办方承担主要责任。
一个最坏的猜测是,并不只有五月天一个“堕落”的表演者。
今年以来,随着线下演出市场的强烈复苏,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人纷纷在众多城市巡回演出,比如张学友全年演唱会数量逼近100场,和五月天一样高密度巡演的老牌音乐人还有很多。
可能粉丝“洗地”时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如此高强度的演出,让许多艺人不堪重负,但在这个可能是稍纵即逝的黄金市场中能多捞一点算一点,所以被利益驱动着继续高强度巡演。
这种情况下,单纯强调演艺人员职业道德也还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最终我们需要的是演出市场的供需平衡,以及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或许此次风波也能够促使行业在音乐演出上加强管理。就像此前轰轰烈烈的黄牛事件,舆论的最终导向,是行业对于票务的进一步规范。
作为华语音乐的顶级乐团,五月天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也正因如此,五月天本次“假唱”风波需有个决断,这不仅是一种对于消费者的责任,也是对于广大歌迷青春的一个交代。
(内容来源:场馆经理人,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