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类演艺场所近千处:观众选择多样化,大世界、迪士尼乐园等旅游演艺构筑驻场演出基本格局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势下,上海各类演艺场所已达近千处,旅游演艺场次上万场,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局面。
1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游客和旅游演出的观众以境外人士为主。1982年建成的上海杂技场是上海最早的旅游演艺场所,每年接待观众40多万人次,其中外宾占70%—80%,包括各国党政领导人和高层次的代表团成员,还有众多的旅游者、经贸人员、在华专家及留学生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游客对观看演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其他艺术表演样式也进入旅游演艺市场。1995年上海野生动物园建成,修建了动物表演场,为游客进行动物表演。1999年,上海马戏城建成,多年来上演了《欢乐马戏》《太极时空》《时空之旅》等多台杂技精品晚会。2005年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上演,开始了长达15年的“天天演”旅程,累计演出5000多场,接待中外观众525万人次,实现了申城旅游人的“上海要有一出旅游戏”的夙愿。
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静安麦金侬酒店的《不眠之夜》上演,大世界重新开放,与上海马戏城一起,构建了上海旅游演艺驻场演出的基本格局。
2018年海昌海洋公园开园,推出虎鲸表演、海豚表演。除驻场演出外,草莓音乐节、简单生活节、国潮音乐节、爵士音乐节等众多音乐节也是重要的旅游演艺形式。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19年,上海旅游演艺场次达到1.3万场,占全市演出总场次的34%,观众人数达900多万人次,占全市观众人数的50%以上。
2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聚区,世界各地的演艺产品在这里都能看到,旅游演艺也是如此。迪士尼系列音乐剧、《不眠之夜》都是世界级演艺产品,《冰雪奇缘》《人猿泰山》《杰克船长》《狮子王》等,本身就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剧品牌。近年来,随着《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剧目持续走红,以及精心打造并推出“演艺大世界”剧场群,游上海看大戏、欣赏海内外优秀节目,已经成为许多游客的一个“自选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是流行音乐的聚集地,在节假日通过举办音乐节聚集人气,打响名气,成为旅游演艺的重要模式。仅2019年,上海就举办了草莓音乐节、EDC电音节、滴水湖阳光音乐节、Cream fields音乐节、春浪音乐节、简单生活节等节庆活动23个,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观众到沪享受音乐之旅。
业内人士指出,与海南、四川、云南、浙江等旅游大省相比,上海缺乏名山大川一类的著名景点,但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门户,上海拥有突出的游客规模优势。因此,市场意识强烈的旅游企业因地制宜,开发出主题公园式旅游演艺。如迪士尼、海昌海洋公园、野生动物园、欢乐谷等,都独创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接待国内旅游者3.6亿人次,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仍达2.36亿人次。疫情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海昌海洋公园游客接待数量与迪士尼乐园不相上下。显然,游客规模优势托举起上海旅游演艺的市场。
3
“这是我看过的最具浪漫氛围的沉浸式小剧场,旁边的奶茶店也很好。”今年国庆假期,刚在虹口区“今潮8弄”欣赏完沉浸式音乐剧《小杰克》的施小姐,边喝奶茶边发了条朋友圈。施小姐是一名资深剧迷,不过到商业体中追剧还是第一次。除了“氛围感拉满”带来的更沉浸式观剧效果,吃喝玩乐也样样都有,让她感受到更便捷的“一站式”佳品体验。
说起当下流行的沉浸式演艺,业内人士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开风气之先的《不眠之夜》。该剧是在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时作为中英文化交流项目,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进的,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文化部门的重点关注和支持,于2016年12月14日正式公演。
《不眠之夜》的演出地点坐落于静安区尚演谷内,剧目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全剧几乎没有对白,表现形式以现代舞为主,剧情的演绎全依仗演员的身体和表情语言,观众近距离围着演员们形成“剧情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演员的表情、服饰、动作。这种全新的模式将舞台、演员、观众融合在了一起,观众拥有充分的自由,对自己感兴趣的演员、表演内容、场景甚至道具,在近6000平方米的演出空间内进行探索。
依托《不眠之夜》(上海版)高品质的IP效应,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还把演出坐落的尚演谷大楼打造成为“1+X”的演艺商业综合体,即以优质演出为核心附加零售、餐饮和娱乐等业态,充分利用尚演谷的物业空间,引导观众释放消费潜能。在尚演谷的2楼,设有曼德雷酒吧、文创产品商店;7楼有南京西路片区的网红餐厅香港鸿茂海鲜火锅;8楼有戏剧衍生民宿802客房;南楼整栋则是与亚朵酒店管理集团合作的沉浸式戏剧精品酒店The Drama,既丰富了商业综合体的经营内容和业态类型,又增加了租金收益、零售娱乐收益、商业合作收益,还破解了传统演出盈利模式单一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VR、AR、MR等先进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文旅景区的演艺项目中,浸没式体验式演出成为时尚。较之传统旅游演艺,观众不仅能“看”演出,甚至还能调动触觉、味觉参与其中,获得全新的观演体验。“又见系列”、《知音号》《不眠之夜》等都成为沉浸式演出的典型代表,上海“沉浸式”旅游演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旅游演艺的新“风口”。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将以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高质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继续大力鼓励演艺企业利用高科技手段,在体验场景设计、主题内容选择、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感,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需求,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了解他们的观演需求和偏好,打造出更多真正打动市民游客的旅游演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