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在经营性剧场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要点——以四川大剧院的建设过程为例
    时间:2022-10-10      来源:《演艺科技》       浏览量:      分享:

        摘   要:

          结合四川大剧院建设过程,阐述经营性剧场业主在未来的剧场建设项目中应着重考虑和优先考虑的关键因素、重点问题,对国内经营性剧场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1 国内剧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剧场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在风起云涌的建设热潮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现象,攀比愈演愈烈,以至于脱离了剧场的功能使用要求。这一本末倒置的现象,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国内剧场建筑项目规划建设过程的调研,笔者认为,造成剧场建筑不能满足本源要求——功能适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业主方没有懂剧场的相关专业人员。

    2)建筑设计院很多没做过剧场设计。

    3)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及员工从未接触过剧场建设。

    4)土建施工方从未建过剧场。

    5)管建分离,剧场建设方和使用方不是同一单位,不能正确表达使用诉求,真正的使用方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与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等进行有效沟通。

    以上某些因素致使剧院建成后不能达到预期要求。

    2 经营性剧场建设的重中之重

    2.1 业主应有一个懂剧场的工程建设班子

    四川省锦城艺术宫从1987年开业到2011年开始筹建四川大剧院,在4 000余场的经营性演出中已经培养了一支精通剧场运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队伍。这支队伍因为业务素质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所以在筹建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在新建剧场的定位问题上,能够准确地提出使用要求,杜绝了人云亦云,也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当好了参谋。

    剧场是涉及技术门类最多的公共建筑之一,如果业主方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或者虽有专业人才但得不到上级的重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自己人的意见得不到采纳,要想建一个符合业主使用要求的合格剧场是很难实现的。


    2.2 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是重要环节。剧场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领域内虽属小众项目,但却往往因其文化设施的身份被冠以“地标性建筑”等头衔,深受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概念方案自然会经过多次的修改调整。但业主方应始终坚持如下基本原则:以业主的主要诉求为主,即剧场功能第一、同时满足多种经营的需求。
    四川省锦城艺术宫从1987年建成开业起即实行自收自支的财务管理制度,即政府出钱建好剧场后不再投入,由剧场管理方通过自主经营,解决人员工资、资产维护、设备更新及演出经营投入。经过二十余年的运营,设备设施功能单一、严重老化,已无法满足演出需要。在政府部门不可能投入财政资金进行改造、重建的条件下,经政府部门主导,通过土地置换筹得资金重建剧场,定名为四川大剧院。
    由于建设资金是通过置换锦城艺术宫原有土地取得,没有多余多的钱,更不可能在建设过程中追加,所以在剧场的定位、建设规模、设备配置以及建成后的经营方面都要考虑周全。以业主方在2012年的粗略统计来看,国内新建剧场(包括土建、装修、通用设备设施、专业设备设施等)预算造价如下:县级剧场6 000~8 000元/m2,地市级剧场8 000~11 000元/m2,省级剧场11 000~15 000元/m2,且大部分建成后多多少少都会突破。四川大剧院除购地以外的建设资金仅有5亿元左右,建筑面积逾59 000 m2,单方造价低于同级别剧场。上级主管部门曾问:“四川大剧院建成后,在全国同级别大剧院中是个什么水平?”笔者回答:“没有可比性。我们是自筹资金,不能与他们比豪华;我们是自收自支,好听不常用的功能尽量不要;为了养活自己,还得把除演出外的经营用房的大小、口岸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考虑。如果非得要进行比较,那就是四川大剧院是一个不需要政府每年再投入补贴经费就能自主经营、养活自己的剧场。”这一基本定位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对四川大剧院的定位和要求是:不仅建筑外观形象要好,体现巴蜀文化特点,与天府广场其他文化设施的建筑风格相匹配,还要满足接待国内外大型文艺演出的基本功能要求,在有限的经费下建得起、能运转。
    目标确定后,业主方立即对四川大剧院作出定位要求并制定保障机制:
    1)舞台机械以实用为主,舞台主表演区内不设升降、推拉等“形象工程”,这些功能基本都是为大型庆典晚会服务的,对非驻场演出且自收自支的剧场不实用,更准确地说是“养不起”。
    2)参与剧场建设的设计、建设项目管理、生产商、工程商等必须是业内公认一流企业。
    3)舞台技术相关专业决不纳入工程总包。
    4)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视频等不做集成招标,先招舞台机械,以便配合土建设计。从剧场建设实践来看,集成招标虽然省事,但确定标的物后,从舞台机械开始配合土建设计到灯光、音响、视频等可以进场施工,一般都在两年以后,灯光音响视频等可能已出现了更新换代,到手的已是老产品,甚至部分品牌型号已停产,给合同的履行、变更带来极大的困难。
    5)建筑设计团队必须有建筑声学专业设计团队参与土建、装修设计。
    6)自收自支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留出相应的口岸给今后的商业经营,必要时演出经营要给商业经营让步。

    2.3 建筑设计单位的选择

    四川大剧院的业主方四川省锦城艺术宫1987年建成,当年属国内最好的三大剧场之一,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约15 000 m2。其优质的演出效果及实用的功能设施配置得到了演出团体和观众的普遍认可,使之成为编制《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所参考的原始依据之一。新建的四川大剧院与原锦城艺术宫地址同在成都天府广场,只隔一条街,红线距离不到100 m。能否全面超过锦城艺术宫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压力,一旦出现失误,拆宫建院就失败,无法向市民交待。

    2011年演出行业有一个统计:我国新建的剧场有30%如果不整改就不能用,40%勉强可用,只有30%好用。如果这个统计真实反映了当时现状,“好用”已是相当高的评价了。为此业主方在全国各地调研了几十个新老剧场,还真是如此。就拿四川地区某新建剧场来说,在上下场的侧台与主舞台交界处、演员出入表演区的主通道上,各立有两根大水泥柱,演出暗转场时,演员跑场极不安全,大型布景上下场也很不方便;乐池降到正常演出位置后,乐队无法进出,因为没有门!乐队下乐池只能先把乐池升到舞台台面,乐队上去后下降进入乐池,整场演出乐队队员不能出入。另一个剧场建成多年还没有验收,不能公开演出,原因是消防系统没有按《剧场建筑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这些都属不整改就不能用。还有一个剧场,观众厅左右两侧墙面平行,土建、装修均未针对这一特点做相应的声学处理,站在观众席某一区域拍一下手,回声达5次以上。这只能算勉强可用。

    类似问题即使在今天的剧场设计中也频频发生:某地新建的文化馆依山傍水,外观设计非常美观宏伟,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设备设施配置也算高档。但作为建筑群的主角剧场,台口高度为8 m,而栅顶距台面高度却不按相关规范的比例设计,只有15 m,理由是如果舞台台塔太高“破坏了建筑群外观的整体性”。该项目即将建成,栅顶高度不够导致无法换景这一先天不足使之不能接待歌舞、戏剧演出,只能用于会议或进行不需要换景的曲艺折子戏等演出。像这种本末倒置的设计思维在当今的剧场设计中不算少数。

    基于上述因素,建筑设计单位的选择自然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选择一家建过“好用”的剧场的设计单位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这一原则被招标管理部门多次质疑,并指出该原则可能对某些设计单位不公平,但我们始终认为花几亿元建一个“不好用”的剧场,对国有资产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在土建设计招标中,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具有剧场建筑设计经验、懂剧场、能理解业主方使用需求并有业内公认的成功案例的设计单位优先的原则。


    2.4 限额设计,不得超支

    国内建省级剧场一般都会落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定位要求的陷阱,追求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多功能性,致使投资额一增再增。四川大剧院业主方从一开始就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的原则,把限额设计作为基本要求并贯彻工程全过程。在工程管理方的统一协调配合下,设计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南院”)设计团队在初设阶段就精准把控这一原则,三次造价咨询,三次调整工程量清单,直到满足限额要求为止,为工程造价总体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业主方的最主要作用是要懂得取舍、敢于取舍。因为超预算的矛盾最后都要由业主来解决,如果业主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又不能准确作出“这个不要、那个不要”的决策,超预算就是必然的。


    2.5 有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公司来协调、执行和推动设计、施工的全面落实

    四川大剧院是由省政府投资代建中心代建的工程,由成都晨越建设项目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越建管”)实施全过程工程管理。业主方虽然懂剧场,但不懂手续报批、工程招标、工程建设、造价过控和工程监理等专业,因此必须通过协调把设计要求和业主意图全面准确地传达给工程项目管理方。工程项目管理方对业主的所有诉求应该予以甄别、融会贯通,才能全面体现在工程的各个环节,把控好每一个关键节点。施工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对设计理解不明析和措施有误等情况导致要求增加工程量,业主都要依靠工程项目管理方来严格把握。如果工程项目管理不得力,资金缺口就是一个无底洞。

    3 业主从专业的角度与设计方、工程管理方紧密合作

    有一位参与某医院建设的建筑专家曾说过,“医院不是建来看的,而是建来看病的”,针对的就是在医院设计时过分注重造型而忽视了医院的功能。剧场还不一样,它既是建来看的,也是建来看戏的。在这个问题上往往难以协调。在四川大剧院的设计过程中,业主方与西南院很好地协调了这一关系:在“好看”上以设计方的意见为主,在“好看戏”上,以业主方的意见为主。西南院是《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设计剧场有丰富的经验;晨越建管也是国内著名的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但两家公司担任四川大剧院工程的设计、管理团队却从来没有以业内老大自居,设计开始前就与业主方有针对性的考察了国内部分有代表性的剧场。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爬高探低,对每一个功能区、每一个舞台技术诉求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因此在深化设计阶段体现出了非常精准的专业素养,始终把“好看戏”放在首位。


    3.1 确保主要表演区的功能

    四川大剧院紧邻某居民院,为保证居民院的采光,建筑主体只得采取阶梯式的退距,场地条件极其有限、捉襟见肘。因此,初设方案的主舞台宽度只能保证30 m。在舞台台口宽度18 m的情况下,这样的主舞台宽度使得候场区受到限制并有穿帮的可能。这本是环境条件所限,但当业主方提出希望主舞台宽度能够扩大到32 m,否则可能影响使用功能时,设计团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对其他功能区域重新调整设计,挤出空间,保证了主要表演区功能的完整性。


    3.2 观众厅内装修色调有利于观演

    在观众厅装修色调的选择上,为尽量减少面光对观众视觉产生的光干扰,业主方提出应避免使用浅色调。事实上,国内剧场观众厅内墙颜色偏浅色的不少,特别是葡萄园型的音乐厅,观众席是360°围在乐队四周,偏浅的墙面颜色产生的反射泛光把整个观众席照得透亮,相对而坐的观众相互间看得清清楚楚,分散了注意力。浅色装饰的确显得富丽堂皇,但与观剧效果这个主要目的相冲突。很多设计师认为观众厅的装饰色是一大亮点,往往不愿在色调上让步,最后是好看不好用。西南院对四川大剧院观众厅装饰色调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庄重得体又不妨碍观演。


    3.3 舞台机械的配置以可靠、安全和物尽其用为目的

    业主方从投资额度和管理成本上考虑,舞台机械的配置不追求“高大上”,力求以可靠、安全和物尽其用为目的。四川大剧院的舞台机械系统配置如下:

    3.3.1 大剧场舞台机械系统

    ⑴  乐池升降台:2台,0.001~0.1 m/s。

    ⑵  电动景杆:58道,8 kN,0.012~1.2 m/s。

    ⑶  灯光吊杆:9道,10 kN,0.003~0.3 m/s。

    ⑷  侧灯光吊架:4道(上下场各2道),10 kN,0.003~0.3 m/s。

    ⑸  道具车升降台:1台,12 m×3.3 m,110 kN。

    ⑹ 环形转台:1套,外圈直径12 m,内圈直径8 m,可升高1 m。

    ⑺ 假台口:1套,左右两侧片及上片均有灯光架可挂灯具。

    ⑻  舞台布景区升降台:9台,6 m×2 m。

    ⑼  乐池升降栏杆:1套。

    3.3.2 小剧场舞台机械系统

    ⑴ 灯光吊杆:18道(13道在表演区上空,5道在观众区上空),6 kN,0.004~0.4 m/s。

    ⑵ 侧灯光吊架:2 道(上下场口各 1 道), 6 kN,0.002~0.2 m/s。


    3.4 重视经营用房的设置

    除剧场的主要业务区域外,业主方要求的经营用房比重较大,增加了设计难度。业主方从依靠多种经营收入支撑剧场运营的角度考虑,要求把最好的口岸留给经营用房,因此大剧场设计在二楼,小剧场设计在大剧场正上方,极大地增加了隔声的难度。这在全国的剧场中尚属首例。


    3.5 台口外侧光灯具室的设置

    建声设计要求一层台口外侧光室的底部高度应尽可能高于舞台台面,但这对灯光的使用及效果非常不利。为达到双方兼顾,业主方在建声设计方与西南院之间多次沟通协调,最后才确定了都能接受的土建高度。


    3.6 应用BIM新技术优化设计方案

    在《可研报告》形成阶段,国内建筑行业刚开始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业主方迅速关注和跟踪这一技术发展,充分认识到BIM技术在剧场建设中的作用,果断地在预算中增加了相关的经费。在设计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检测,发现了数百处的管线交叉碰撞、设备安装无法进场施工等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方使之作出相应调整。最典型的是通过BIM检测发现由于楼座两侧向台口方向延伸过长,将遮挡两侧观众席后区部分观众的视线,不能看到完整的镜框式台口。尽管《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对观众视线的视区只限于舞台台面,对舞台台口上部的观看范围没有要求,但业主方还是将此问题提出来,设计方充分尊重业主意见,对钢结构作了调整,力争使观演效果尽善尽美。


    3.7 全过程控价效果显著

    2014年8月,四川省发改委批准四川大剧院建设方案。之后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后相应修改剧场设计方案,以及建设工地发现国宝级文物等因素延误了开工日期,到2019年10月完工并试运行,实际工期仅为2年多时间。5年中,除物价上涨外,办理施工许可证、申请电源间隔等费用也增加了1 200余万元,但四川大剧院建成后工程预算没有超过一分钱。根本原因就在于全过程控价落实到了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节点,不该超的决不超。


    图1 新建的四川大剧院与拆除的锦城艺术宫

    4 四川大剧院的设计特色和使用效果

    4.1 建设规模及功能

    四川大剧院占地约17亩,项目总投资约8.7亿元,其中购地款3.6亿元;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59 0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 000 m2,地下建筑面积32 000 m2。外型设计以汉代官式建筑风格为主,巧妙地将原锦城艺术宫建筑的文化元素移植过来,形成了特有的建筑风格。

    建筑主体由一个大剧场(1 601座)、一个小剧场(450座)、一座电影城(7个放映厅共800座)和381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组成,具备接待世界优秀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条件和能力,适用于大型歌剧、舞剧、交响乐、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以及中小型歌舞、戏曲、话剧、声乐、小型管弦乐、室内乐和民乐等演出。配套餐厅、咖啡厅、游艺动漫、艺术培训、画廊等与文化相关的经营用房面积约9 000 m2。大剧院通过地下通道与天府广场地铁站联通,交通便利,也利于天府广场形成规模性、综合性的文化产业态势。

    图2 大剧场观众厅
    图3 大剧场使用反声罩
    图4 小剧场

    4.2 观演和使用效果

    从2019年8月四川大剧院试运行、正式开业至今已两年多时间,观众对剧场的观演效果、演出院团对剧场的使用效果都有较高评价。特别是意大利原版歌剧《图兰朵》的演出,整场演出不使用扩声系统,1 601座的剧场内观众听到的是演员、乐队的真实声音,清晰悦耳,浑厚有力。很多观众感慨,看了几十年的戏,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剧场里欣赏到了不用扩声的演出,听到了演员的原声,身临其境,原汁原味。作为剧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建筑声学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为四川观众奉献了一座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既超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预期,又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盼。


    4.3 初步运营效果

    四川大剧院投用不久后即遭遇新冠疫情,疫情防控下演出市场处于低谷,但目前已出租约7 000 m2的经营用房可实现年收入约700万元,这对于仅有几十人的运营管理团队来说,已完全满足人工成本支出需求。加上大剧场、小剧场的经营收入,应该能够完全实现自收自支。这就为适应国家对文艺院团进一步的体制改革、转企后的四川省锦城艺术宫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


    4.4 示范效应

    如果把四川大剧院与国内众多同级别剧场比较,受投资额度的限制、用地面积的局限,在建设规模的排位上不一定靠前。但从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能源利用的高效性、“造血机能”的强大性以及适合自收自支的运营体制来看,四川大剧院无疑应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相对于其他政府投巨资建设、建成后每年还需要上千万元的经费外请管理团队运营的剧场,四川大剧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屈指可数。

    四川大剧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摆脱依靠政府财政长期“输血”,以及新建剧场明晰定位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5 几点遗憾

    5.1 四川大剧院设计之初,《JGJ 57-2000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特大型剧场的座位数为1 601座以上,按此设计座位为1601座;工程建设过程中,《JGJ 57-201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修订后实施,将特大型剧场的座位数调整为大于1500座,但设计已无法变更。在有限的空间内多装了100个座椅,部分区域座距、排距较小,影响了观众观演的舒适度。

    5.2 为给经营用房留口岸,剧场建在二楼,布景道具进场必须经由升降机运输,降低了装台、拆台效率,特别是在演出繁忙时会有“人急马不快”的现象。

    5.3 转台的使用率不高。业主方当初确定舞台机械系统方案时,觉得省级的大剧院不设置一个转台“总有点说不过去”,特别是舞台机械系统不能像灯光、音响系统可以根据今后的运营情况再改造增加,所以情愿一次到位。由于转台的基坑占了台下乐队休息室的空间,使得乐队休息室的条件低于演员化装间。四川大剧院不是驻团剧场,主要以接待巡演剧目为主,而目前国内外剧团巡演剧目如果使用转台,绝大多数是自备可移动转台,不会使用剧场配置的转台。因为在速度、尺寸和操作习惯上,巡演剧团的演员和舞美操作人员都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剧场转台。因此,转台对于四川大剧院来说,使用率低、用处不大,还会提高维护成本。

    6 对剧场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的思考


    图5 管风琴设备间
    6.1 目前国内剧场建设仍处于高潮期,特别是西部地区随着文旅事业的发展、脱贫后对文化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剧场建设已从省、市(地)级延伸到了区(县)级。虽然从城市单位人口所拥有的剧场数量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增建剧场是必需的,但应该避免各地区之间相互攀比、同地区内新建剧场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等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按演出市场不同需求打造的专业剧场、音乐厅及其他演出场馆更能站稳市场,更有利于经营和减少恶性竞争,更能节省投资。

    6.2 规范演出场馆的建筑设计市场,避免“好看不好用”或者“既不好看又不好用”剧场重复出现,造成极大的浪费。

    6.3  摒弃剧场规模、设施设备配置上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思维,以实用、耐用、好用为目的。观众进入剧场后,目光就从看剧场转到了看戏,为戏服务、为观众服务才是根本。用心建好剧场,也应用心经营剧场、引进好戏。

    6.4 新建剧场的业主方筹建班子里一定要有剧场专业人员和剧场运营管理人员,如果团队没有也一定要外聘剧场专业和运营人员,全程参与设计、建设过程。遇到问题临时找专家来评审是解决不了根本和实质问题的。

    6.5 建筑声学是剧场的灵魂,建声效果直接决定剧场建设的成败,业主方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建筑声学团队参与设计。

    6.6 舞台机械系统力求稳定安全,够用就行,用舞台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显示剧场的档次得不偿失、应该摒弃。国内大多数剧场的很多舞台机械设备多年闲置、维护保养成本又高、偶尔使用一次,操作人员也是战战兢兢。

    6.7 一个城市可以有多个音乐厅,但一般有一个音乐厅配备管风琴就够用了,没必要去攀比。有人戏称国内音乐厅建设的热潮挽救了某国濒于倒闭的管风琴产业。管风琴一套价值几千万元,但因管风琴的音乐作品少、演奏者稀缺等因素使用率极低,且管风琴主要构建多为木质,防火、防潮、防蚁、防鼠患等维护成本极高,每年的维护保养费几十万元,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需求方面。

    6.8 剧场建设工期有其客观规律,应按规律办事。国内几乎绝大多数剧场的合同工期都是按一般公共建筑工期来制定的,没有考虑到剧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竣工日期常常要配合当地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所以新建剧场最后大都是赶工期赶出来的。这样一来,对于艺术建筑尤为重要的慢工出新活没有了,工匠精神没有了。而且在竣工验收这一重要环节上甲方乙方 的地位发生了转换,甲方人员辛辛苦苦几年在质量上把关,到最后关键时刻不得不放弃原则,求着乙方加快进度。业主方、设计方、工程管理方立即从质量的把控方变成了仰人鼻息者,难免给工程留诸多遗憾,甚至是无法察觉的质量安全隐患。为了赶几个月的时间完成首演、首演之后又要停下来用更长的时间整改,有些隐患甚至于投用后一二十年都整改不完,真实得不偿失!


    选自《演艺科技》2022年第1期  张  放业主在经营性剧场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要点——以四川大剧院的建设过程为例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